當孩子說出「我怕怕」,不代表他退縮,而是他正在誠實地表達自己需要被理解的情緒。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很多新鮮事物都像是一道高牆,而大人的手,可以是那道牆前最堅定的橋梁。
理解孩子的「害怕」|情緒背後藏著他渴望安全的心
孩子口中的「害怕」,往往不是一時的任性,而是他真實的情緒感受。有時候是一個新環境,有時是陌生的大人,甚至只是比平常大聲的音樂,都可能引起孩子的不安。這些反應代表孩子正努力適應這個世界,並非缺乏勇氣。
與其急著說「不要怕」,我們可以試著用「你是不是覺得有點不放心?」這樣的語句,引導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情緒,讓他知道「害怕也沒關係,我在你身邊」。孩子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共感與理解。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害怕被接住,他才能有餘裕慢慢往前走。這是一種安全感的累積,也是一種信任的培養。
引導而非催促|一步一步建立「我可以試試看」的勇氣
勇氣不是一蹴可幾的,更不是被逼出來的。對孩子來說,能踏出第一步往往需要一份心理準備。而這份準備,常來自大人的等待與陪伴。
爸媽可以嘗試陪孩子一起做些小挑戰:第一次走進人多的教室、第一次自己說出點餐內容、第一次在戶外遊戲中主動邀請朋友一起玩。這些情境看似微小,卻都是孩子在面對陌生時的勇敢嘗試。
與其催促他「趕快去」,不如先讓他「站在旁邊看看」,慢慢習慣環境、了解情況,再用溫柔的語氣問他:「想不想試試看?我會陪你。」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你不會強迫我,但會陪我」的關係裡,這樣的信任會讓他有動力主動前進。
生活就是練習場|從日常陪伴累積勇氣的經驗
每一個生活片段,其實都是孩子練習勇氣的機會。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例如讓孩子挑戰走一段不熟悉的樓梯、嘗試和鄰居打招呼、甚至是參加一場需要自我介紹的活動。
在這些情境中,爸媽的陪伴尤為關鍵。我們可以事先和孩子預告流程、在過程中給予情緒支持,並在結束後誠實地讚賞孩子:「你剛剛試著自己去玩了,我知道你其實有點緊張,但你真的做到了!」
孩子也可以透過日常遊戲練習表達與適應。例如與爸媽一起創作小故事,讓他當主角面對「怪獸」挑戰;或在音樂中跳舞、畫畫,練習自在表達自己。這些遊戲看似簡單,卻能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孩子的自我認知與情緒調節。
有了這些正向經驗的累積,孩子在未來面對更多挑戰時,也會更有信心說出:「我可以試試看。」
汐游寶寶嬰幼兒游泳課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勇敢的種子,我們陪他慢慢長出來
孩子的成長從不該被急促推進,而是一步步引導與等待。當我們願意蹲下來聽孩子說「我怕」,他也會更願意抬起頭說「我想試」。
汐游寶寶致力於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水中活動學習空間,提供學齡前兒童各式游泳課程。汐游寶寶期望能透過親子共游的珍貴時光,培養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使寶貝能安心暢泳,近日更進駐新竹成立風城游汐谷讓愛能繼續傳揚。
汐游寶寶相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勇敢的種子,只要給予耐心的澆灌與溫柔的守護,它終會發芽、開花、茁壯。願每位爸爸媽媽,都能成為孩子最溫暖的同行者,一起走過那些看起來需要一點勇氣的時光。
歡迎線上諮詢體驗,一同為寶貝建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