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的壓力會使人成長,但過度的壓力會造成創傷!我們常聽到「好的童年能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癒」,童年創傷會使孩子的大腦改變構造,讓孩子處於可怕的「生存模式」,從而影響孩子日後的所有決策。
別讓孩子長期處於戰逃反應|低程度壓力有利孩子成長,但長期有壓力會讓孩子處於生存模式
當人面對壓力時,就會出現「戰逃反應」──到底要戰鬥還是逃跑呢?面對逆境會讓孩子成長,但如果長期面對過大的逆境,或會使孩子改變腦部功能,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依附關係。
適當的壓力如環境變化、有了不一樣的挑戰等等,都能夠讓孩子的身體及心理成長,如調整情緒、生理狀態,但如果當孩子面對壓力而長期沒有穩定一致、可及和安全的照顧者在身旁的話,其不適或哭泣就無法得到調節。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維持在生存模式:我在不安全的地方,要好好保護自己。
在孩子童年時期,腦部仍在發育狀態,此時若長期暴露於暴力、虐待或疏忽,即使孩子之後身邊已沒有任何威脅,但大腦依舊會處於激發狀態,應對創傷。
孩子療傷與不安全依附關係|過度或不足反應成為了孩子的盾牌
長期處於「戰逃反應」使大腦改變構造的孩子,往往會發生這兩種結果: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
反應過度的孩子會發展成偏向焦慮型依附的狀態,其會由焦慮逐漸上升為害怕,最終累積為恐懼。反應過度的孩子在面對所有事情,無論有否威脅,都會異常焦慮、不敢嘗試,又或害怕改變、恐懼失去而變得情緒反覆、波動巨大。
反應不足的孩子則會發展成類似迴避型依附的狀態,往往孩子會變得疏離、情緒麻木、順從,面對「危險」時會出現凍結反應,表現出迴避行為。許多人以為是孩子不在乎或不想回應,其實是因為孩子在威脅情境下無法動彈,甚至有一定程度的威脅情境下經歷到短期記憶喪失。
要讓孩子避免因回應痛感使大腦發展改變,我們要為孩子提供安全避風港與庇護所,讓孩子能夠獲得安全感與傾訴對象。我們要傾聽孩子與協同調節情緒,亦要使孩子能有所選擇的權利。當問題出現時,我們要特別留意觸發因素、會否重演或再現,亦要和孩子討論和解決問題,從而教導孩子情緒表達和衝突處理。
大腦的發展機制是為了保護孩子而成,如果孩子在安全的情況下長大,則不會使孩子一直處於自我保護的機制當中。因此,我們要給予孩子一個溫暖、安全的避風港,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汐游寶寶嬰幼兒游泳課程|讓孩子在安全感十足、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
汐游寶寶的理念是「尊重與愛」,除了致力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水中活動學習空間,提供學齡前兒童各式游泳課程以外,更希望孩子能健康、有愛下快樂成長。汐游寶寶期望能透過親子共游的珍貴時光,培養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使寶貝能安心暢泳,近日更進駐新竹成立風城游汐谷讓愛能繼續傳揚。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來汐游學習游泳,看到孩子成長的感動。
除此之外,汐游寶寶有用專為兒童設計專門的游泳池,每個月也有水質檢測,確保水質數值高於標準,並且配有足夠的救生員確保每位孩童的安全。汐游寶寶的老師皆通過英國最大游泳協會STA的認證,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泳池緊急狀況訓練,課堂的安全與專業值得你信賴。歡迎線上諮詢體驗,一同為寶貝建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