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模式】你會成為哪一類型的爸爸媽媽?

汐游寶寶_親子游泳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很多父母都會不自覺地複製原生家庭的經驗,並延續到下一代。若能停下來觀察與理解,我們就有機會看見自己教養方式的來源,並且開始摸索更適合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模式。

了解四種教養模式|找到自我定位

心理學家 Baumrind 提出了四種常見的教養模式:開明權威型、專制權威型、包容放任型與淡漠忽視型。每一種模式都反映了父母在「要求」與「情感回應」之間的平衡,並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同影響。

開明權威型的父母,願意給予愛與支持,同時也設下合理規範,並且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這樣的孩子常能培養出自律與責任感。專制權威型則注重控制與規範,較少情感回應,孩子可能因而學會服從,但缺乏自我表達的空間。包容放任型父母給予滿滿情感卻少有規範,孩子容易擁有自由感,但也可能缺乏界線與責任感。至於淡漠忽視型,則是在情感和規範上都不足,孩子可能感受不到被關注,對未來的人際關係和安全感造成影響。

理解這些模式,不是要給父母貼上標籤,而是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的傾向,找到需要調整的地方,讓親子互動能更健康。

影響教養的多重因素|不只是父母選擇

一個家庭的教養風格,往往受到多重因素影響。首先是父母自身的背景:我們的童年經驗、是否曾感受過嚴格或溫暖,會在不自覺中被複製。甚至,母親對懷孕與母職的態度,也會影響之後對孩子的敏感度與照顧方式。

其次是情境因素。經濟壓力、婚姻關係、生活壓力等,常常會直接改變父母的情緒與耐心。有時候,高社經地位的父母傾向採取更開明的方式,而低社經地位的父母則更重視規範與權威。

最後,孩子本身的特質也會影響父母。例如,個性溫和的孩子較容易獲得溫柔對待,而性格倔強或需要更多支持的孩子,父母可能會因為挑戰而傾向嚴厲或過度保護。這些互動,讓教養不再只是父母的選擇,而是家庭中雙向的動態調整。

建立信任與調整模式|共創親子幸福

當父母願意觀察與理解自己的模式時,就已經踏出了改變的第一步。學會與伴侶討論育兒理念、理解彼此的價值觀,能減少衝突,讓教養更一致。這種對話也讓孩子感受到穩定與安全。

面對挑戰時,不需要苛責自己「是否做得不夠好」。教養並沒有完美答案,而是一段持續嘗試與修正的過程。當我們相信自己與孩子的能力,就能在親子相處中找到更自在的節奏。

每一次調整,都是為了共同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規範,更是信任與愛。而父母在這樣的過程裡,也能逐漸看見自己成長的力量。

汐游寶寶嬰幼兒游泳課程|陪伴爸爸媽媽與孩子一同成長

成為父母是一段獨特的旅程,不論出發點如何,只要願意停下來傾聽與理解,就能逐步找到屬於自己與孩子的最佳步調。

汐游寶寶致力於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水中活動學習空間,提供學齡前兒童各式游泳課程汐游寶寶期望能透過親子共游的珍貴時光,培養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使寶貝能安心暢泳,近日更進駐新竹成立風城游汐谷讓愛能繼續傳揚。

汐游寶寶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有潛力成為孩子最安心的依靠,陪伴您與孩子在這段旅程裡,一起探索、一起成長。歡迎線上諮詢體驗,一同為寶貝建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