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大家都會想孩子長高多一點,讓孩子能夠發育得更好。我們很常會聽到骨齡,到底其和孩子的身高有什麼關係?以下將為各位爸爸媽媽介紹什麼是骨齡,基因背後和孩子身高的關係,以及孩子可以做些什麼讓他們發育得更好!
骨齡是什麼?|透過專業的醫師判讀,讓家長知道孩子的成長情況
一般我們所聽到的「測骨齡」,其實是指「照一張左手掌的X光照」。
會使用左手進行X光是因為大多數人的左手為「非慣用手」,相對較少因為過度使用受傷而導致誤判;同時因為手部的骨頭數量龐大,能夠得到最多的參考依據。
在得出X光過後,即能交由專業的醫師(通常為放射科醫師或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參考客觀圖譜後,以「出現的時間與位置」、「形狀與大小的變化」、「與周邊骨頭的關聯性」三方面判斷骨頭的成熟度,從而推測出整體骨頭年紀,就是骨齡。
要了解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其實醫師只要將「骨齡」與孩子「實際年齡」作比對就能知道。其會反映孩子身體發育、成熟的程度,更能藉此診斷疾病。不過,其實一般而言並不需要測骨齡,通常為發育過早或過晚的孩子才需要去測。
我怎麼知道孩子長得算不算正常?|遺傳身高有公式,助爸媽了解孩子高度
孩子能夠長多高,當中有6成其實為基因決定。爸爸媽媽本身的高度,對孩子的身高有著一定的關係,臨床公式如下:
孩子目標身高=(爸爸身高+媽媽身高 ± 12)÷ 2 ± 5/7 公分
遺傳身高公式的前半段為父母身高相加,加或減12是因為男女身高的中位數相差12公分。在此公式中,男生為+12、女生為-12,在計算完括號數值後再除2平均。公式後半段的5(女生)或±7(男生)為標準差,身高加減在此範圍內仍算合理。
爸媽長得不高怎麼辦?|不光是靠基因!飲食、睡眠、運動缺一不可
雖然無法改變本身的基因,可是對於孩子而言,有良好的飲食、睡眠與運動習慣亦十分重要,透過後天的努力也能讓孩子能長得比預測更高。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飲食均衡,尤其碳水化合物(如米飯)與蛋白質(如雞肉)的攝取要充足。在孩子發育時期,會建議孩子至少每餐要吃到一碗飯,蛋白質也要吃到體重的1~1.5倍(如孩子為40公斤重,每天可以吃到40~60克的蛋白質)。在運動過後亦要記得補充優質蛋白,如牛奶、豆漿、茶葉蛋、雞胸肉等。除此之外要特別留意的是,在孩子發育時期儘量避免讓孩子飲用含糖飲料如可樂、含糖茶等,含有咖啡因之飲料亦應避免。
在睡眠方面,孩子在發育期間應每天睡足8小時。人體分泌生長激素的時間約在晚上10點至隔日清晨3點之間,如果能夠睡足8個小時,生長激素或能夠在睡眠時出現4至5次的分泌周期。生長激素分泌時間越長,孩子就愈容易長得更高。加上孩子睡眠充足時活力充沛、食慾也會好,因此亦會形成正循環讓孩子成長。
在運動方面,當孩子適度進行運動能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分解脂肪,更能骨頭施加壓力,刺激生長板的細胞分化而促進身體成長,讓孩子長得更高。在眾多不同運動中,又以大肌肉運動為佳,如打球、跳繩、游泳等;在運動時要達到一定強度的肌力訓練,且應為能讓孩子體溫適度增加、心跳呼吸稍微增快、流汗並且微喘的有氧運動。與此同時,在孩子運動時應選擇間歇而非持續不間斷的運動,過度運動反而會使生長激素濃度持續過高,受器反而會彈性疲乏而無法達到促進生長的效果。在時間方面,發育中的孩子應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當中包含體育課、通勤及遊戲玩樂的時間。
游泳竟是讓孩子長高的秘密武器|縱向運動有效刺激長骨生長,更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醫生建議各位家長,適宜強度的縱向運動不僅能刺激長骨生長,更能大大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縱向運動中又屬游泳最佳,因為人體在水中運動時,重力影響相對降低,更可以拉伸韌帶,關節、骨骼的生長就會更好,從而能長得更高。
除了長高以外,從小讓孩子學習游泳能使其更有自信,同時學習到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再加上因為需要全身訓練而讓孩子能夠更靈活思考;同時游泳亦需要遵守指示才會安全。
如果家長想要找游泳學校讓孩子學習游泳,在此小編推薦汐游寶寶,其致力於提供親子一個正向的水中活動學習空間,提供學齡前兒童各式游泳課程,期望能透過親子共游的珍貴時光,培養寶寶與爸爸媽媽之間的依附關係,使寶貝能安心暢泳。汐游寶寶有用專為兒童設計專門的游泳池,每個月也有水質檢測,確保水質數值高於標準,並且配有足夠的救生員確保每位孩童的安全。汐游寶寶的老師皆通過英國最大游泳協會STA的認證,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泳池緊急狀況訓練,課堂的安全與專業值得你信賴。歡迎線上諮詢體驗,一同為寶貝建立美好的回憶。
延伸閱讀